宜兴零距离

搜索
查看: 1857|回复: 0

90后肚腩还未凸起 就已经陷入中年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有人如此吐槽中年人:“油腻!广东人基本上不吃中年男人了!”中年们怎么成了过街老鼠啦?青年人敌视的不是中年人,而是中年人面对的危机。
文/周作鬼
最近,中年人无端端地被黑了一遭。
一些90后年轻人,自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早早地患上了中年危机,而且病症愈演愈烈,大有到了末期癌症的节奏。
“捂脸”是他们的表情,生活中所有的“丧”都藏在里面;瘫是他们的姿势,恨不能陷入沙发里直到世界末日;怼是他们的态度,怼天怼地怼自己才能让死奄奄的自己恢复生气。
90后不需要心灵鸡汤,需要的是大功率激光枪,一言不合就发射丧能量。
现在轮到中年人了,所有90后都不愿意被归为“中年人”。在青年人的眼里,“中年人”不再是一个中性名词,它意味着职业危机、生活压力以及人生只剩下一种可能性的精神困境。

从黑中年人,到可怜中年人
追究起来,中年人被黑源自于近年网络上对男权的批判,而中年男人是其重灾区。在价值观上,中年男人遭到了广大女性的扒皮和狙击,进而连累到整体男性被冠以一种以性别划分的神经症——“直男癌”。
网友对中年男的厌恶,是审美意义上的彻底鄙视。网红张大锤以研究中年人而知名,他曾在微博上询问网友,中年男人的恶心之处有多少?点赞最高的第一个回答是:“油腻!广东人基本上不吃中年男人了!”
男人如果有以下这些令人厌恶的特点,就可以被认为“中危”了:
在外形上,他们往往不修边幅,却以为自己是窦唯,挺着个大肚腩还能有那么多迷妹;

在社交上,他们喜欢一边盘手串一边高谈阔论,以前泡过“国观”,现在读着“占豪”,就以为自己上通天文地理,下晓国际外交;
在家庭和情感里,他们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
在兴趣上,他们喜欢看《罗振宇60秒语音》《罗永浩相声》《晓说》等中年男人的内容创业项目,并喜欢在朋友圈歌颂青春、诗意和远方,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感动。
然而中年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追随“诗和远方”,如果“诗和远方”不能赚钱,它就成了笑话。老罗的相声曾经带给中年人锤击般的激励,是中年人撸了又撸的心灵鸡汤。后来老罗做手机栽了跟头,他们就开启了群嘲模式。一位互联网诗人赋诗吐槽:“我们要以罗老师为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吹牛逼。”
大肚腩可以避免,中年危机却扎实存在
对于年轻人患上中年危机的说法,《新京报》曾刊文回应:“所谓‘90后中年危机’,只是个伪命题,更像是一座没有地基的高塔。它由一个个焦虑的个体搭建起来,也将在现实的洪流到来之时被冲刷干净。”
这是一段令人疑惑的解释,个体的焦虑恰恰是来自现实的洪流,后者又如何冲刷掉个体的焦虑?除非是世界末日吧。
历史学家孙隆基说,中国文化在代际关系上有两种倾向:
一是“儿童化倾向”,由于慈母百般纵容,而严父又往往把子女当儿童来管教,导致中国子女成年后仍然不能在精神上断奶,人格上发展也不健全,即现在所谓的“妈宝”和“巨婴”;
二是“老年化倾向”,孩子从小就被教以安身立命的儒家伦理、人情世故的处事之道,一成年即肩负成家立业的家庭使命,一步入社会就要假装老成(因为社会普遍信任老年人)。“因此,中国人称呼人,不是‘小张’‘小李’‘小孙’,便是‘老张’‘老李’‘老孙’。”

现代都市的陌生人社会,取代人情世故催人老的,是工作带来的压力。为了应付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轻人们不得不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加班中。美国社会学家C.莱特·米尔斯说,现代白领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脱节的工作侵占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深夜与周末成了他们仅有的闲暇时间。
“为了用钱买回每夜和周末的‘快乐’,人们每一天都在一小块一小块地出售自己。……他们通过闲暇来摆脱工作中永无休止的折磨,凭借消极的奢侈享受和尖叫,来销蚀生活的枯燥。”所以才有《25:00》(新周刊141期),才有《下半夜的中国人》(新周刊392期),才有一个个睡眠不足、无精打采的90后。
中年人的大肚腩可以避免,中年人的危机却是扎扎实实地存在,它平等地降临在每一个打拼的人的头上。
对个人来说,“中年危机”常常只是一个吐槽,该工作时还是会全力以赴,一点一滴地实现自己的生活梦想。“中年危机”背后的现实可能让你得不到很多东西,“就像被洪水卷走时,为了活下去必须舍弃行李与衣物一样,虽然失去了很多东西,至少没有完全失去人生”。(伊坂幸太郎语)
就社会而言,只要记得《热风·随感录》里的一段话: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无论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