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零距离

搜索
查看: 4449|回复: 1

为什么自由职业反而不“自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收入和实际工作时间都不稳定 李坤第一次在职考研中败北后,选择了裸辞,开始了边写稿赚钱边考研的生活。 累和焦躁是他在此过程中的最大感受。首先,写作时间是不固定的,甲方突如其来的改稿需求,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文学审美和甲方要求的冲突,都让其痛苦不已,每日写作拖稿至凌晨是常事。 另外,习惯了过去每月工资定时打卡的他对于各家平台、公众号不定的打款机制也非常头疼。他不得不随时关注平台的规则,还得校核每笔到账薪酬的出处,随时保持和编辑的沟通。 看似自由的弹性工作,实质上依然需要遵循市场逻辑下的权责对等,只不过监管督导者由公司升级为甲方,即使是自由劳动力依然不例外。 2、缺乏公司体制内的各种资源支持 知名财经作家水木然在他的著作《个体崛起》中指出:传统商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公司,存在的原因是信息传递、物料交互总受空间限制,必须把人聚集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 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再无母体公司的支持,在互联网平台支持体系尚未完善的当下,自由职业者们不得不面临承担多维度工作的境地。 自由撰稿的网络作家也得在写作之余参与版权运作的商务洽谈;从事电商带货的未签约自由主播,也得亲自参与到选品管理中去。 职Q网友也表示,自由职业后,自己缴纳社保的流程更复杂,经济负担也明显比在职场时更重。 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由职业者就是纯市场化的自我雇佣,自我创业。这需要具有运营一个小型公司各职能的技能,对人能力的全面性要求也更高。 3、无监督后,按时完成工作所需的超强自控力 商业公司为了升级企业生产和服务效率,几百年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泰德制,再至近代勒波夫的激励制度,其目的就在于落实企业对旗下职员的分工和督导奖惩,大幅提升商业效率。       当前中国商业社会的自由职业者多为内容创造者,因为内容创造多为非重复性创意工作,特别消耗大脑能量,更容易受大脑的保护机制影响而造成工作拖延。 能否拥有超强的自控力,保证在不受监管督促的情况下,拥有不低于在职工作时的工作效率,也是自由职业者需要提前考虑的因素。 电脑发布.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