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无锡市政府召开《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专题新闻发布市科技局会同北京长城战略历时大半年在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
副市长高亚光出席并讲话。
会上,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就《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进行了解读。
发布会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浩明主持。
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规划》以“强富美高”为工作总纲,以建设国家级新区和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为目标 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合作体系,协同联动沪苏浙皖“环太湖”城市群,共同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建成“拥湖生态标杆区、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新兴产业策源地、科教智力集聚地、创业创新首选地”,为长三角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 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以太湖岸线为界,北至范蠡大道、分范线、钱胡路、高浪路、沪霍线,西至长深高速,东至周万路、人民路(宜兴)、贡湖大道、通锡高速公路(S19),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湖岸线约108公里,从东向西经过新吴区、无锡经开区、滨湖区、宜兴市主要板块。
规划提出加快构建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的空间格局。 “一核”即 太湖新城,以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和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为核心,突出新城首位度、体现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打造无锡产业技术创新的“中枢”和“内核”。 “十园”即 太湖湾科创带沿线各市(县)区发展潜力较强的园区平台,突出产业承载主导功能,以特色化、集约化为发展导向,重点推动未来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三类园区建设,推动重点园区围绕主导产业,以造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率先打造标志性现代化产业链。 “多点”即 太湖湾科创带沿线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突出科技研发、创新孵化、文化教育等功能,强化高层次人才汇集、高水平高校院所集聚、高品质服务供给,推动形成载体平台互联互动、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组织建设高效持续的发展格局。 规划强调 要坚持开放包容 打造环太湖新经济生态圈,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1+N的规划和政策体系,协同联动沪苏浙皖“环太湖”城市群,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示范引领市域一体化、全面服务省域一体化、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四大圈层联动,推动构建由内到外、从弱联系到强链接的创新经济生态圈,助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要坚持产业主导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突出科技型企业梯队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跨界融合,带动无锡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产业主导权、发展主动权。 要坚持人才引领 建设创业创新人才首选地,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打响“太湖人才峰会”品牌,建设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人才体制机制试验区、科技人才服务示范区为着力点,营造良好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以人的价值驱动带动创新驱动格局构建。 要坚持创新驱动 建设太湖湾区科创共同体,围绕“开放、多元、活力、共赢”的新经济创新生态圈构建,探索促进创业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组织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形成生态赋能型发展结构,支撑太湖湾科创带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服务支撑 强化科技服务业赋能作用,围绕各类创新主体需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优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运营机制,建设“云上科创带”,促进技术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科技服务业赋能创新功能与产业功能协同提升。 要坚持城市赋能 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立足交通设施先导、生态环境为本的建设理念,优化基础设施、“新基建”和服务配套供给,突出“最江南”生态文化底蕴。 要坚持制度改革 营造现代化治理发展环境,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深化科技创新治理改革、建立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强化要素投入环境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