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零距离

搜索
查看: 4096|回复: 3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疫情对供给、通胀影响可能还会短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2日,国新办举行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国家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介绍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关情况。关于未来CPI走势,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作出相关回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陈行长,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有所走高,2月份刚公布的数据也相对较高。我想问一下,央行对未来CPI的走势是怎么判断的?货币政策在“稳增长”和“控通胀”方面以后会怎么平衡?谢谢。
  陈雨露: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货币政策首要的是要保持币值的稳定,既要保持对内物价水平的稳定,又要保持对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物价涉及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人民银行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始终对此高度重视。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涨了2.9%,拉动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的,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因为猪肉和其他部分食品价格供给不足所导致的。随着各部门陆续出台保供稳价的政策,积极进行预期引导,2019年通胀的预期是稳定的,通货膨胀的预期没有发散。
  您刚才提到的2020年1、2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5.3%,这里面既有刚才谈到的结构性因素的拉动,同时又叠加受到了疫情对供给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既有结构性上涨的特征,也有阶段性上涨的特征。应当说,疫情对供给的影响、对通胀的影响可能还会短期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民经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会逐渐跟上来,商品供给正在逐步改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物价整体的形势将会逐渐趋于缓和,在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预计会出现逐季下降的态势。
  物价能不能够稳定,还是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基本平衡的,所以不存在长期通胀或者通缩的基础。2020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根据疫情的发展来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同时又能够防范信用收缩的风险和经济下行出现叠加共振,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和控通胀的综合平衡关系。谢谢。
u=2109953761,2463843911&fm=11&gp=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