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妈最近深感困惑,4岁半的儿子在家简直就是小霸王,玩具四处乱丢,吃饭时来回乱跑,怎么说都不听,还会跟爸爸妈妈讲歪理、谈条件。 可正是这个“混世魔王”,在学前班里居然是备受老师夸奖的“乖孩子”,不仅懂事守规矩,还会主动协助老师工作,帮忙管理其他的小朋友。 与豆豆妈的情况类似,可儿的妈妈也表示:7岁的女儿在外一直能言善辩,说起话来眉飞色舞,一派生动活泼的样子。可是一回到家,孩子就蔫儿了,死气沉沉的,不愿意跟家长交流。 孩子在家霸道在校乖,又或者是在外能言善辩,回家却沉默寡言。面对孩子“两面派”的性格,这是很多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 遇到这种状况,很多家长都认为是孩子在“装”,因此更严厉地管教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表现正反应出了家长的教养方式,并且“两面派”的性格也并非坏事,需要区别对待。 1. 请区别对待孩子的“两面派”性格很多家庭是几个人共同带孩子,不仅有爸爸妈妈教养,隔代的爷爷奶奶们也会参与进来。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这就导致管教的规则忽紧忽松。比如爸爸妈妈对孩子非常严格,而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过度。 家长或许并未重视此事,可是孩子却极富观察的天性,几个月大的婴儿就会观察大人的表情,就可以分辨出家长高兴亦或生气的状态。 面对这样的区别对待,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看脸色行事。只要宠他的人在场,孩子们就会展现出“小霸王”或“公主病”的一面。 而在外能言善辩,回家却沉默寡言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被家长过分压抑了天性。孩子怎么说都不对,怎么说都是错,倒不如什么想法都不表达出来。 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味催促孩子表达不仅没有用,更会适得其反。权威之下的孩子或许表面上事事顺从父母,但内心里却充满自卑,感到自己在家里没有地位,只能在外面自由的环境中释放活泼的天性。 这时,建议家长适当放手,站在与孩子平等的角度上沟通,比如“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这部动画片你觉得怎么样?”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轻轻松松地切入,让他们慢慢找回在家中自信的状态。 2. 教育专家如何管理孩子?与教养经验欠缺的家长相比,学校里(包括学前教育)的规则会更加专业、明确、统一。在面对老师、阿姨这样的外人时,孩子往往失去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违反规定,就会乖巧听话,尝试做到大人们期待的样子。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会面对同龄的竞争者,更有小红花等考评奖励。于是,孩子更愿意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参考学校里的教育模式,家长们也要调整家中的亲子相处方式。 第一步需要改变权威式或宠溺式教育,逐步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以此来深入了解孩子内心里的需求。 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与校规相似的“家庭公约”。不仅要约束孩子,也是在约束家长。 公约的规则不仅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更要获得他们的认可,体现出具体、公平、奖惩分明。面对公约,家长们要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更要坚决执行,不能因为孩子撒娇或苦恼就置规矩于不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体系。因此,家长需要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彼此配合、相互贯通。 孩子在学校、学前班里表现良好时,家长们也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的做法,也能促进孩子在家遵守公约,形成良性循环。 3. 两面派,实则是性格优势性格多变的孩子,往往具有细腻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 有这种特质的孩子,其实更容易适应社会生活,更擅长通过成年人不同的表情、动作,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游戏规则”。 比如在宠溺的坏境下,他们就会任性、撒娇;在严苛的教育中,他们就会沉默、规矩;在公平的竞争机制中,孩子就流露出自己本真的一面,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 如果爸爸妈妈们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就能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轻松找到应对环境的主动权,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两面派的性格最终走向何方、是福是祸,最终还是要看父母如何给予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