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人气大剧《权利的游戏》第八季也是最终季终于播完了,渲染了七季多的凛冬就在一刹那被终结,几乎几个主角都经历了大反转,而结局也是出人意料。但凛冬已至,这个词却越来越多的被提及。 回顾2018的中国车市,说的最多的也是寒冬将至!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使得各大车企面对2019年的时候,都无比的谨慎,的确,时间已步入初春三月,但车市的严寒却似乎没有回暖的迹象,也许也会有车企的故事在这一年被终结。 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曾催生了大大小小无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甚至有很多品牌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就能卖的出去,有钱赚。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好日子到头了,大浪淘沙,总有些品牌将会消失。 而这次,我们要聊的是那些也曾在某些方面为人所熟知,但却并没有在市场好的时候找准定位,最终走向危机的品牌。譬如众泰、海马、力帆。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曾有过辉煌,如今没落的代表——海马汽车海马,作为一家有着30年经验的老牌自主品牌,也曾经创造了福美来、普力马等热销车,但自从和马自达彻底拜拜之后,产品更新几乎也就停滞了,可以说是靠“缝缝补补”过日子。从2017年开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海马汽车亏损近15亿元。 翻开海马的历史不难发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内部分裂,多元业务导致其在车市寒冬中,率先尝到了苦果。 产品研发就不用多说了,想想你能记住的海马的车型,除了早年的福美来和普力马,也就是一个S5了吧,没有投入怎么开花结果?! 原本车型就不多的海马,还在2016年分裂为一汽海马和郑州海马,仅有的几款车被分到不同的生产基地车型、销售渠道还各自划分,导致海马汽车事实上的分裂,造成的后果可谓惊人。 也许,海马想要摆脱一汽,实现独立运营,逼不得已壮士断腕,但是在汽车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却分散精力去做金融和房产,只能说这是自找的了。 也许海马没钱,需要资金做产品研发,而金融和房产也的确为海马汽车一度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也并没看有像样的产品被研发,反而是抽取了大量原本属于汽车的资金和精力,最终随着房地产业陷入大规模窥镜,小额贷款等业务相继暴雷,进入了一地鸡毛的窘境。 海马是真的没有钱做研发吗?如果不是他在2018年投资20余亿元,建设小鹏汽车的代工厂,我都信了。 兴也“山寨”,败也“山寨”的代表——众泰汽车说到自主品牌,模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算现在如日中天的吉利、哈弗等哪一个没有模仿的经历,但是能把模仿做成一张名片的,也就只有众泰了。 众泰汽车早期凭借一时新鲜的“山寨”设计造足噱头,博得消费者关注,一时间“保时泰”的名头和“皮尺部”的段子把众泰推向了一个“伪高潮”,成功的步入了50万俱乐部。 还记得当初网上都调侃,今生能否买的起“兰博基尼”就看众泰的了,虽然这些让众泰变得“家喻户晓”,但是这名头却并不怎么好,曾有经销商向我吐槽,卖众泰的车,必须抓住客户看到实车心动的时候一锤定音,要是等客户回去考虑一下,十有八九就会流失。 为什么呢?众泰的“山寨”还是太初级,只抄袭外观,不搞技术研发。山寨大众,那套顺畅的双离合也要山寨过来;山寨奥迪,那套舒服的底盘也要山寨过来;山寨保时捷,水平对置那么高端也要山寨过来。当年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就是现在的丰田了。 中国最出名的“山寨”货是什么?莆田鞋,人家那“山寨”的,别说专柜都有可能打眼,质量也是没的说,甚至网上曾说莆田鞋的质量比原厂都要好。 众泰却没有领会到莆田鞋的精髓,外观设计模仿国际知名品牌,缺乏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不说,产品质量还不稳定,也让众泰透支了其品牌影响力。 从质量投诉网站上可以查到,消费者对于众泰汽车质量投诉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发动机漏油、变速箱故障、转向抖动、车身异响等故障频发,随着产品质量问题的频繁曝光,众泰的销量也一落千丈,显然消费者都不愿意为一“山寨”的质量买单。 其他行业大佬,转行造车的代表——力帆汽车说到模仿,还有一家也是一直靠着模仿蹒跚而行,只是却始终没有造出一款如众泰一样的爆款,这个车企就是力帆。 力帆当年做摩托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100多个国家,力帆摩托的研发能力也是一流的,各种荣誉也是拿到手软。 只是当力帆开始了造车之路的时候,却又是另一番的光景。力帆的起步也是靠着抄袭,但是抄袭的对象要么偏小众,要么不够高大上,抄袭后还自己修改下造型,但是能力又不够,反而更显“山寨”。 如果说众泰的模仿,相当于A货,那力帆的模仿就类似于那些蹭牌子货的假货,让人一眼就看穿,而且还没法满足买“山寨”货的那种虚荣心,这你怎么能火的起来呢? 前面也说过,力帆造摩托的时候,技术力量还是强的,只是到了造车的时候,却总在一些老旧技术产品上耗费精力。2014年上市的力帆X50,搭载的那款自主研发的1.5L发动机,却是以上世纪90年代丰田公司开发的8A发动机为蓝本逆向而来,就这,其各项指标表现还如老8A发动机呢。 已然走到研发自主动力这一步,却只拿一些比较老旧的发动机来模仿,那能有什么前途,更别说什么DVVT、直喷等技术更复杂的发动机了。 曾经的摩托一哥,造车竟然沦为“透明人”说起来也是让人唏嘘。按说力帆也不至于缺钱,摩托车、房地产、乘用车出口、金融证券等行业都有涉猎,就连烧钱的赛车、足球也都看见力帆集团的身影,或许也正是业务太多,花钱的地方也多,才不愿意在汽车这个扶不起的阿斗上花费更多。 只是不做研发创新,就没有足够的产品力,也就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撬动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这似乎让力帆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