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零距离

搜索
查看: 2647|回复: 1

2020,微信的拐点之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看社交产品进化史,可以看到在2018那一年,国外社交巨头Facebook面临最严峻挑战,北美市场基本盘流失,2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正在加速出逃。然后,再将时间线拉回至十年前,在2008年这一年,Facebook同样出现了用户增长缓慢的问题,第一代用户群体开始疏离。

事实上,媒体报道所呈现出现的,仅是Facebook这个社交巨头的一面。2018年,Facebook在美国和加拿大的Q3日活跃用户仅下降100万,而其月度用户人数已创新高达27亿人。

市场增长缓慢,部分用户出逃,是所有社交产品都要面临的周期性劫难。然而,社交巨头们所构建起来的社交商业帝国,却总能历经危机之后而巍然不动。Facebook如是,微信亦如此。

距离微信推出已经过去9年。放眼国内移动互联网产品,9年是不折不扣的“高龄”。“微信老矣,尚能饭否?”,此类质疑之声并不鲜见。尤其是在与短视频产品的攻防战中,微信一直被认为缺少了一张重要船票。

直到这两天关于微信视频号的种种传闻出现,外界才突然意识到,微信从未缺席短视频这条赛道,而且正在加速赶超。

抛开老矣的现象偏见,微信其实正当少年。根据腾讯Q1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2.025 亿,同比和环比数据双双上涨,不仅直接贡献了网络广告业务营收的大部分份额,同时在网络游戏、金融科技和社交网络服务等营收高增长背后,也能看到微信庞大基础用户的支撑。

今年初《证券中国》发布的“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指出,如果现在仍然将“微信”看做一个单纯的社交APP难免有失偏颇,因为它通过社交、内容和商业领域不断进化,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生活方式”的新样本。

社交进化:从通信到“生活中台”

在2011年微信刚刚推出时,张小龙就一再强调“做的不是产品,而是发挥潜力的自由。”虽然最初的微信1.0版本仅有设置头像和微信名、发送图片等几项简单的功能,但凭借其“社交基因”,微信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功能的不断进化一再突破,逐步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变为融合到用户方方面面的移动数字“生活中台”。

伊壁鸠鲁说过,理性的享乐主义者学习限制自己的欲望,限制到容易实现的程度。从历史过往来看,微信同样如此,在产品功能能够努力保持克制的同时,却又在打破边界不断扩张。

以社交为起点,微信缔造起了12亿人的社交网络生活,同样构建起了12亿人的数字化服务生活。

在传统的互联网之中,因为虚拟产品不容易被感知的特性,服务往往很难成为企业的竞争壁垒。因为用户的迁移成本足够低,所以,对于服务的依赖度,往往并不像他们对搜索、社交、电商那样产生足够的粘性。

微信却可以依托用户对社交的强依赖性,反向进行关联性的生活服务拓展。除了为战略级合作伙伴提供二级入口力量支持之外,借助微信支付分,可以为用户提供超1000多种生活服务,包括了免押租借、先乘后付、免押住宿等。在社交信用体系之内,微信的生活服务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覆盖能力和扩张边界。

在经典的商业理论体系中,有一点总是反复被提及:行业的边界被打破,往往是重新定义未来的机会,而不是依赖过去定义未来。

无论是基于LBS位置信息的导航服务和出行服务,企业微信和支付功能的商品销售购买,还是基于与城市公共机构共建的公共服务功能,线上线下打通的品类繁多的到家服务功能……微信不再是单纯的互动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它打车、下单购物、做生意、看病挂号、买药、定外卖,这一切都成为现实。

微信让每个人的社交生活,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为什么微信可以做到?如果仅仅是强社交粘性,还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

一个生活服务平台,如果能够让用户乐于接受并形成主动选择的惯性,一定是这个平台给予了足够的便捷效率和丰富的体验链条。

这也是微信生活服务的基石。基于该基石,微信才能进化为用户移动数字生活的“枢纽”,成为展示和帮助用户获得各种服务的“生活中台”。微信最终完成了从通讯工具到移动社会“数字中台”的转变。这也意味着,“社交”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可以是人与商品、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沟通关系。

内容进化: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正式上线。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移动互联网内容创作的“造神运动”,“10W+”阅读量爆款文章、备受推崇的纯长图推送、最早一批短视频制作者的试水,共同通过微信社交形式的承载,形成了内容创作者、阅读者和传播者之间良性互动的高峰。

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面对着信息同质化严重、用户订阅公众号数量过剩和短视频APP等因素的冲击,2018年后微信公众号发展遭遇瓶颈,80%账号打开率不足5%,内容阅读率降低至0.3%,“微信老矣”的质疑声由此而来。

如何回应质疑,重塑活力?

微信选择围绕“内容生产”、“多媒体呈现”和“生态营造”三条清晰的脉络,开启新一轮的内容进化变革。在此思路的指导下,2020年开始微信重量级动作频频。MCN机构入驻、视频号功能启动、公众号付费功能开放成为支撑其内容板块变革的“三驾马车”。

“社会分工创造价值”概念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后,就一直成为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基础。针对微信内容良莠不齐、整体生产效率低下的局面,微信在制作领域选择引入专业的MCN机构,进行一场内容制作生产力的“革命”。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披露,2020年我国MCN行业已经逐渐成熟化和规模化,超过6500家机构共同创造了将近115亿元的巨大市场。在2020年6月,微信正式发布《微信内容服务商开放入驻公告》,首次公开邀约MCN机构,入驻微信平台MCN机构有着较高的门槛,需要有现实案例和积累数据支撑。

目前,在公众号代运营、微信开发、朋友圈推广、小程序开发、短视频制作、直播服务等方面第三方内容服务优点明显。MCN机构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正在促使微信内容生产制作进入“成本快速降低、内容更加丰富”的快车道。

“内容付费”是2020年微信内容战略的另一块拼图。对微信来说,付费带来的是与优质内容创作者的关系变得更“密切”,不仅使广大优质内容创作者增加了收入,而且增强了微信内容的竞争力,有效地避免了优质内容的外流。而对于用户来说,经历过“知识付费浪潮”的洗礼,不再抵触为优质内容买单,甚至在信息洪流下,付费本身也成为了用户一种快速检索优质内容的方式。

2020年1月15日,微信公众平台开始灰度测试订阅号付费功能。从目前测试的表现来看,拥有优质内容的公众号具备着明显头部效应,付费功能将成为头部内容生产者变现的一种最直接的渠道,而中部以下的公众号受益并不明显。

在短视频初期竞争中的“缺位”是微信内容不得不承认的一个核心问题。“微视”两度启动、微信公众号视频内容的扩充、朋友圈小视频时长的增加,均未从本质上对目前的劣势进行改变。此时,微信生态中视频号功能“临危受命”,担负起在短视频领域为微信扳回一城的重任。

在资源投入上,微信也是用心良苦。视频号在“发现”页上拥有独立的子TAB产品入口,位置仅次于朋友圈;新版本的视频号配置了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和微信群的展示功能,基本打通了与微信生态的初步链接。

经过几个月的冷启动,微信视频号增长速度受到外界关注。特别是在短视频赛场其他赛道如抖音、快手等已经出现“阶级固化”和“流量成本企高”的情况下,完成初期积累的微信视频号,能否再开赛场,迎来一波爆炸式增长,成为业界乃至资本圈关注的焦点。

目前,视频号相关功能未全部开放,更没有与微信十亿级的基础用户和商业功能进行全方位链接,其潜在引流能力和变现能力尚是未知数。视频号还在进化,算法仍在不断迭代,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确立生态布局。

但可以明确的是,视频号承载着腾讯在5G时代的重要战略布局。

2020年微信“三驾马车”刚刚启动,为市场清晰展示了微信内容板块的进化路线图。MCN机构入驻从一旦宣布就站在了“风口”,具有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内容付费”为了惠及更多中部账户,还需要进行政策微调和推荐优化;而“视频号”面临外部巨大的竞争,初战告捷后依然任重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9:33  来自手机 m.yx090.com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进化:构造完整“闭合生态”

回顾微信的商业化进程,有着明显的APP功能更新的节点痕迹,每次全新功能的推出都带来一股商业化的全新潮流。从最初的朋友圈带货、到内容电商、再到社交电商、微信小程序,“商业化功能”的理念逐步被“商业化生态”理念所代替。在2020年微信发展版图当中,围绕微信小程序赋能商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闭环成为重要战略。

在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开放平台副总经理杜嘉辉透露,微信小程序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亿,三年累计创造8000多亿交易额,用户渗透率超过30%。而5月披露的腾讯Q1财报显示,微信小程序的日活用户已超过4亿。

小程序数据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在于不断的版本更新和内容添加,使得其成为在微信商业板块中链接内容、社交、支付、用户、商家、运营机构的核心关键环节,而这依赖于微信小程序在开发能力、运营管理和用户体验上进行的长期积累。

今年以来,小程序探索商业化的动作愈发积极,这与微信团队年初表态小程序将针对自然新增用户、主动拉回流、更好地商业化等展开更多布局正相吻合。

其中,直播功能的推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举措。疫情期间,为提振消费需求,小程序推出直播功能,带动“全民直播”热潮。小程序+社群运营(微信群)+私域流量(企业微信)+直播卖货,成为最基本的战疫“组合拳”,有效帮助零售商家实现客流数字化。

据微信披露,自今年2月小程序直播公测以来,开播商户数增长迅速,单个直播间最高被分享了20万次。其中,4月小程序直播下单用户规模环比提升了220%。数据显示,4月开通小程序直播商家数环比提升了90%,商家日均直播时长环比翻两倍,5月1日当日直播时长达近5000小时。

除了上线直播功能外,微信近期的另一项动作更是引发了业界关注。据了解,近期

微信内测了一款名为“微信小商店”的小程序,这是一个无需开发、一键开通即可自主经营的卖货小程序。开通小店后,用户可以直接在这个小程序里进行直播和卖货。

不少机构认为上述举动将进一步拓展微信的商业生态。安信国际指出,腾讯在基于微信的社交平台所做的拓展较为克制,微信小商店功能是公司在2019年10月发展SaaS生态“千帆计划”的拓展。“千帆计划”为第三方SaaS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引入行业发展生态满足客户需求,激活微信海量用户的商业潜力。

安信国际还称,从“微信小商店”的形式来看,小商店程序可以为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B端客户直接提供商业化服务,与第三方SaaS服务商相比可能在标准化服务小型商户方面提供了弥补,中短期来看会处于共存的生态,对于微信而言生态的商业化需要腾讯自己做好管控,“微信小商店”的上线是公司在此方面做出的尝试。

依托小程序打造商业闭环,确实是微信的独门绝技。通过内容和社交进行传播引流,通过丰富的开发功能为用户提供商品,再通过扫码支付完成交易……对每一个微信生态中的商业主体(第三方 APP、平台、网站以及公众号)而言,成熟的商业生态闭环将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动力。而小程序的生态发展,不仅增加了应用场景和新的变现渠道,也增强了产品的曝光和消费机会。

过去几年,微信在商业化拓展上确实极为“克制”,甚至显得过于迟缓。但从今年以来的各种动作来看,微信明显改变了策略。而外界对于这种转变,也更多持认可态度。

6月24日,腾讯股价开盘即突破500港元大关,盘中一度摸高505港元,总市值飙升至近4.8万亿港元。就在此前一天,腾讯股价突破了2018年以来的历史高点。

有分析师指出,腾讯近期的这波股价上涨中,除了其游戏、金融科技、广告业务等中期被看好以外,还与微信生态商业价值的预期大幅提高相关。

微信老矣?其实不然。

结语

显然,时间带给微信的并不是“衰老”,而是从单纯的通信工具,逐渐演变成覆盖移动社交、内容生产传播和电商行业的数字化生态,微信打造的“生活中台”已经彻底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态和平台已然具备了自我革新的惯性基因,它在过去的9年“定义”了大众的移动互联生活,在当下和未来依然如此,通过不同领域的探索和演进,带来无限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