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曾说过,“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是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自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失掉自信,将是人生最大的损失。关于自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父母都想给宝宝培养成为一个自信又优秀的人才,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不少家庭给宝宝培养成了一个自卑的宝宝呢?主要是源于爸爸妈妈忽略了家庭的习惯,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01经常打击孩子的家庭
打击式教育,是中国家长们惯用的教育方式,究其本质,不是教育,是打击,是一种否定。不管自己宝宝表现的有多么的好,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棒的”。完全的否定,不单单对大人来说是件让人没法接受的事情,对宝宝来说更是一种心理阴影。我们简单的举个例子吧,两个宝宝同时在玩堆积木。别人家的孩子堆出了一个车子的形状,而你家宝宝对了一个金子塔。这个时候你是会表扬下宝宝,问问孩子为什么堆个金子塔,还是嫌弃宝宝堆了一个没有别人家孩子堆的有创意的物体呢?宝宝堆个金子塔,或许是想表达自己要站在最高点看世界!如果连父母都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只会打击他,否定他,那孩子还能去哪里树立自信心呢?
02过于节俭的家庭
“节俭”是中国传统美德,但过分的节俭对宝宝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格局里。在90后之前的爸爸妈妈,应该多多少少都是吃过点苦的人。即使现在有钱有能力了,但之前的节俭生活还是会让我们大方不起来,特别是有些认为不该花的钱。如:给宝宝报个乐高,有时父母就会感觉,不就是带孩子玩嘛,不需要······有时爸爸妈妈自己节俭也就算了,还不停的在宝宝耳边唠叨“挣钱不容易,我们家没有钱,凡事要节俭等等”。久而久之,孩子想干个有意义的事情也会因为钱,不得不停止这个想法的,这省的不是钱,是孩子的将来。从小没有对金钱的支配权,不但容易造成自卑的性格,还有可能因为对金钱的过度渴望,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穷养孩子”是让他在童年多吃苦,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
03缺少陪伴的家庭
“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是很多父母的无奈,也是当今社会最真实的写照。但我们也不能为了钱,放弃对宝宝的陪伴,钱是挣不完的。我们之前也说过,爸爸妈妈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很少的,三岁前还能整天围在你身边转,三岁后宝宝开始上学了呢?父母陪伴太少,孩子不但会失去安全感,还会因为没有人及时安慰鼓励,而变得胆小,时间久了,就会自暴自弃或变得自卑。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呵护,尤其是来自父母及亲人的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