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宜兴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总投资120亿元的4个新能源项目前不久集中开工签约。此前,投资50亿元的氢能产业园也启动建设。长期以来并未有快速增长的宜兴新能源产业,为何最近大项目不断涌入?过去以“环保之都”、“线缆之乡”闻名的宜兴,新能源能否成为其又一张产业“新名片”? ]
■大项目引领,实现光伏产业链“多点开花” “块头小。”说到过去的新能源产业,宜兴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并不讳言。早在2009年,江苏省商务厅便批复宜兴经济开发区设立“江苏宜兴新能源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发展,宜兴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达到近40家,覆盖光伏、核能、风电等多个领域,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数据来看,虽然每年保持增长,但幅度并不大。
产业发展的拐点与信心,来源于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的落户,典型代表就是“中环系”。近三年里,“中环系”总投资50亿元的环晟光伏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总投资30亿元的中环应材10GW晶硅切片等项目,引领宜兴新能源产业蓄势崛起。不仅如此,中环还带动合作伙伴一批配套项目落户宜兴,实现了产业链“多点开花”,扭转了宜兴新能源产业发展传统低端的局面。天津中环股份董事长沈浩平说:“中环股份协同合作伙伴在宜兴累计投资已突破200亿元,助推宜兴新能源产业脱颖而出,显示扎根无锡宜兴的信心。”
去年,中环应材企业实现应税销售66.57亿元,同比增长141.75%。中建材(宜兴)新能源上线了全球首条轻薄高透光伏玻璃智能生产线,去年同比增长57.39%。据统计,两年内,宜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幅度从5%上升至9.1%。
此次开工签约的项目,包括环晟光伏3GWG12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一期、潞安赛拉弗5GW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制造、江西展宇集团5GW太阳能电池组件等投产后,预计将形成200亿元的产销规模,推动宜兴构建拥有单多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等产品的完整光伏产业链,有望5年内形成千亿级产值。 ■融入长三角,打造“氢走廊”节点城市
依照无锡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蓝图,宜兴力争成为无锡乃至长三角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
除了光伏产业集群,投资50亿元的宜兴氢能产业园已开工建设。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00亩,分三期建设,主要包括加氢站和公交、物流运输示范项目、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和制造、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等。
为何要发展氢能产业?宜兴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朱晨辉坦言,正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的成果。长三角作为我国氢能产业示范领先地区,《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已于去年正式发布。随后,宜兴与国家电投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建设长三角地区第13座氢能产业园,力争成为长三角“氢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发展氢能产业,宜兴有底气。目前,拥有优质氢源企业灵谷化工和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研发制造20年的江苏新源动力等资源,加上产业辐射半径、氢气运输所具备的区位条件,宜兴发展氢能产业优势明显。据国电投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产业园在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上将与无锡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加大联动,进一步推动锡宜产业一体化发展。
目前,宜兴已明确提出打造“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制造高地”的目标定位,积极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项目梯度转移,深入实施引链、强链、补链工程。
■新旧动能转换,“新名片”取代“旧地标” 在去年下半年华润热电关闭后,位于宜兴城区、广受诟病被戏称为“地标”的热电厂大烟囱不再冒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工。“旧地标”被“新名片”取代,这一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事例,是源于生态倒逼的结果。
在宜兴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孙列锋看来,去年宜兴优良天气和PM2.5“双达标”,并在无锡各板块居首位,淘汰以华润热电为代表的一批高污染落后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2018年起,宜兴着力打造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同时作为宁杭生态经济带中心节点城市,近年来深入推进以太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连续多年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小化工、琉璃瓦、水泥机立窑等专项整治行动,彻底告别了“以环境换增长”的旧模式。
大批化工等高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后,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必然之选。为此,宜兴全市上下瞄准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以项目聚动能,加快提速换挡,为产业强市增羽添翼。继环保、线缆产业之后,着力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宜兴的又一靓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