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天鹅不期而至,在此期间,健康居住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健康住宅”的认知,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健康住宅标准”的大讨论。 究竟什么的标准才是适用于现今生活的“正统标准”?疫情暴露出社区配套哪些短板问题?科技对健康住宅发展有怎样的助推作用?国外标准的“本地化”进程有哪些不适性?这么多年来,为何中国健康住宅落地进程如此缓慢?企业层面有没有涌现出大量健康产品范本? 纵然我们都深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但这次“枪响”带给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健康居住的改变和改进更不能停滞。 为此,和讯房产推出“健康住宅”系列报道,集行业专家、企业、机构等各细分领域的专业力量,深度探讨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献上房地产人对未来健康居住的一份关怀! 前两天,一位快要退休的老者向和讯房产说:健康住宅喊了这么多年,究竟有多大改变呢?其实对这个话题挺无奈的,每一次疫情大事出来,这个话题就会火一阵子,待疫情过去,健康住宅还是未有多大改进! 那么,健康住宅当下的发展状态是什么样子?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为何发展多年,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又如何来推进? 健康住宅标准为何无“运营认证”? 房企负责人“03年非典以后,商品住宅建设发展主要是吸取了规划领域的经验。这一次疫情对建筑规划设计本身的影响没有 03 年 SARS大。”多年从事房地产行业某房企负责人表示,SARS 之前,北京的商品房市场基本都是塔楼产品,但是 SARS 中香港的淘大花园,因为其规划和建筑的问题,直接成了传染的“帮凶”。所以疫情一过,北京市场板楼成了绝对的产品主流。 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尚未出现因为住宅规划设计导致的传染案例,可以说自 SARS 之后,规划领域吸取的经验经受住了检验。 虽然规划问题得以解决,但此次大规模、长时间的隔离,也让人们发现户内一些潜在问题,比如居家活动空间有限,收纳空间不足,卫生间不够用,无单独隔离间等。而疫情一来发现开放式社区的人员流动管理难度太大,物业服务新问题浮出水面。 “因此,当我们把住宅当做一种生活服务来审视的时候,会发现不是及不及格的问题,而是够不够优秀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说道。 该负责人表示,其实,过去大家讨论得更多的是“绿色建筑”,绿建这个标准下有国家的绿建标准(一星到三星),国际上的 LEED 认证(白银、金、铂金级)认可度也很高。在建筑的开发实操中,设计认证的比例很高,不少明星建筑,绿建三星或者 LEED 铂金也会成为设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绿色建筑发展多年,确实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落地成本高,直接导致过去很多项目都是设计认证,而没有运营认证。19 年绿建的标准也有调整,以后应该会更加注重对于运营状态的考评,这是一个大趋势。 “就过去的结果,在商业开发领域,越来越多的项目应用到了绿色相关的设计,市场已经不满足于此。人们逐渐从单纯关注建筑的功能性,自然发展到关注由技术塑造出来的环境的体验。比如 WELL 就是这样的一个评价标准。最近几年 WELL 认证变得炙手可热,而 WELL 不是一个单纯的绿色概念,它很强调人居健康,所以也带动了商业开发领域中 ‘健康’概念的发展。” 当然健康概念并不是偶然成为营销的关注点的,众所周知,国家提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关注健康本身是成为国家战略的。 上述负责人提到,现行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是 2017 年 5 月开始执行的,评估对象是全装修住宅,但是要知道我国新建商品房还远未实现全装修。所以这个标准甚至可以说还具备一定的引领意义。 在该负责人看来,从专业的角度看,建筑的物理环境关注的点是一些基本因素,短期之内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他认为,现行标准还适用于今天的居住生活。 不过,这个标准还没有普及,也没有成为强制标准,所以在当下的商业开发领域,它还不接地气,这一部分工作是房企比较擅长的,从控制性标准到商品执行层面还有巨大的工作空间,将由市场来填充。它的发展趋势,是围绕人的体验,不断细化合理化。 从03年到20年,健康住宅进步了多少? 标准主笔人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促进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得,《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1版)》第一版写完,尤其是在全国进行试点推广的时候,行业七嘴八舌不同声音有很多。”刘东卫回忆说。
刘东卫,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9年,在原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的他与课题组的成员结合我国住宅建设中健康安全问题,进行了跨行业、跨学科专家开展了居住健康研究,创建了我国健康住宅理念与体系。作为主笔人之一,他还编制了我国首部健康住宅标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1版)》,并在国际建筑中心联盟2001年会议发布。 为什么“声音众多”呢? 刘东卫说,二十年前那个房地产“数量建设”的时代,不少开发商主要目的就是挂上各种各样的“名头”为了促销去卖房子啊,看到一个建设部属的研究单位又有“健康住宅”的称谓出来了,各种声音就出来了。 98年福利分房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住房商品化时代来临。在那个时代,有一套居住的房子就不错了,谁还关注如今的“消费升级”与“住宅品质”层面的东西,因此,健康住宅标准的条条框框对开发商来说当然就不足为重了。 刘东卫表示,虽然2003年非典,给人们敲响了一次警钟。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 住宅建设上、技术进步上、产品质量上,许许多多方面,尤其是在认识上也似乎也没有多大改进。从目前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来看,国内居住小区的居住建筑,多数比较密集,人口相对集中,人际交往频繁,由此带来疫情防控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东卫认为,归根结底,是人们对生命健康安全保障这方面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多数存量住宅存在卫生防疫的系统性以及居住安全保障技术措施缺失等突出问题。 “认知高度和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系统研究和关键技术有待提升。我国大多强调室内外的外在表象,对性能和部品品质重视不足。”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发达国家住宅建设实行了住宅品质与性能建设为中心的技术政策和促进制度,注重在住宅建筑健康安全保障技术方面进行研发,推动了具有卫生防疫优良性能的新产品、新体系、新部品与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对健康安全建材开发也很重视,规定了一些健康安全建材的性能标准,对其材料开始推行标志认证,推动新型健康安全建材的产业发展。 “我国大多强调室内外的外在表象,对性能和部品品质重视不足。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群众/商家/政府,游戏如何变? 机构负责人
孔鹏,原旭辉集团北京区域事业部总经理,拥有二十余年的房地产从业经历。孔鹏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化背景下,他对产品研发、创新拥有超前意识和前瞻性判断力。
2019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CSC)主任后,孔鹏提出绿色数字人居理念,并积极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标准制定,产业落地。 在孔鹏看来,中国健康住宅发展多年,并未普及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健康环保意识和改善性需求还没有那么强烈。 换句话说,全社会对于住房的消费还处在刚需阶段,目前更关注房子户型、面积、美观、装修等基本层面,至于住在房子里面,空气质量好不好、光线是否便于休息睡眠、房间节能怎么样,关注较少,这跟国家的富裕水平和消费认知有关。 因此,房地产从无到有,到今天其实还是一个粗放化的物理空间的建造过程。 另外,如今,老百姓(603883,股吧)想改善居住条件,首选是买套新房子。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所有的老房子都谁住呢?我们到底城市有多少土地资源,够大家从二环搬到三环,从三环搬到四环,从四环搬到五环。 孔鹏建议,如果将老房子进行升级,居住品质不仅不会降,市中心的居住条件还很便利,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一箭三雕。 第二、从1999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发展,到如今遍地开发,这个过程足足发展了有20年之久,所以数字化和技术手段对社会生活的提升和改进,必然是个渐进过程。 刚开始阶段是看看新闻就觉得很高兴,然后有了京东、天猫、拼多多后,进入到消费的意识和需求,今天健康住宅这个维度其实说到底是公共卫生的一个生理需求,这个需求强烈了以后,大家才会关注以及思考,比如,我愿意花多少成本在这个上面,如何来进行提升。 今天数字化能力我们有了,能够对数字数据进行收集,能够对空间进行精细的调控和管理,能够对用户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贴合,这个能力也是刚刚有的,而有了之后怎么把它普及、常态化下去,这又是一个新的方向,这个方向也是需要经过从群众的认知到商家的跟进,然后到政府的改变游戏规则这样的过程。 第三、背后的运作机制。 举个例子,像北欧非常注重绿色环保,其运作逻辑很简单,他们的房子有一个能耗认证,没有达到能耗认证,就不能上市交易。 如果是一个高节能标准房子,交易时就会免征或少交税。而房子越不节能,交的税费就越高。所以北欧那边老百姓没事就升级他们的房子。为什么他们对房子整个运行效率很care?因为这跟他家房子的价值挂钩。所以,其实它背后有一套机制,而这个机制中国刚刚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