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1977年12月10日的高考,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这一天,57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走来的年轻人,
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和奋发的意气,
奔向考场。
由于报考人数过多,
国民经济也刚开始恢复,
国家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
中央果断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最终,27万年轻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1978年
这一年的高考,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这一考试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
这是一张珍贵的1978年高考成绩通知单,408分的总成绩在当时堪称学霸。
1979年
这一年,
饱经磨难的共和国迎来30岁生日,
“而立”之年的中国,
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下,抖擞精神。
这一年开始,高考的日期定于7月7-9日举行,除了1983年外,一直实施到2002年。
1980年
这张旧照摄于当年开考前的考场,
两名女生正在交谈。
她们的笑容给沉闷的考场带来一丝轻松的气息。
1981年
这是1981年,
天安门广场,
华灯下,
复习高考内容的青年。
知识改变命运!
这一信念,越发坚定地扎根在年轻人心中。
1982年
这一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
志气高昂的他,在志愿表上填了北京大学,
不过遗憾的是他当时的数学只考了1分。
次年高考,他的数学也只考了19分,
不甘心的马云选择了“第三战”。
这第三次高考,他的数学终于考到了79分。
但遗憾的是,
他的总分与本科线还是差5分。
不知道是不是黄天不负苦心人,
由于同专业招生人数未满,
马云最终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剂进入外语专业。
1983年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题。
第一次出现了一幅漫画,
这幅题为《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漫画,
描绘了一个人挖井,挖了很多次,都在快接近水面的时候放弃。
这道题的出现,
给当时习惯了根据一段材料或一个命题开始写作的考生们来了个措手不及。
1984年
10月27日,
报名参加上海市总工会举办的
高考复习培训班的年轻人,
将报名大厅围得水泄不通。
1985年
这一年,高考向着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方向发展,
也是在这一年,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
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5年高考前夕,北京171中学的王琳和一位男生隔着几张课桌低头看书,他们在谈恋爱,后来考入同一所大学,结婚、离婚。
照片记录了一对恋人青涩的求学时光。
1986年
“黄冈中学”,
是一个提起“高考“就不得不提的“神话”。
这一“神话”,在1986年,几乎达到巅峰。
当年,黄冈中学高考升学309人,
升学率达91.4%,600分以上高分者达30人,占全省1/9,
且囊括理科第一、二名,文科第一名。
打着“黄冈”旗号的试卷、辅导书,
以“偏、难、怪”著称,
恐怕是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噩梦。
1987年
这张老照片,记录了高考结束的考生们,
兴高采烈地走出考场的场景。
即使是30年前,这场面看上去和今天也并无两样。
1988年
这一年,江苏高考第一次发现了抄袭作文。根据高考语文命题专家高朝俊曾在其书《高考作文那些事》中的描述,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习惯”为题,在选择“样卷”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一篇记叙类的文章写得太好,判为一类卷上等。
在把“样卷”发到阅卷教师手里以后,
就有教师来反映,这是一篇抄袭之作。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
把“疑似抄袭”的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百度”一下,
把搜索到的有关文章对比一下,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
阅卷组只得在请那位老师回忆了原文出处后,派了几位教师,
把近5年的《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都搬了出来,一份份地找过去。
终于,在1984年5月1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找到原文。
于是那篇文章被判为“抄袭”,得了很低的分。
在高考恢复10年后,整个社会学习的热情越发高涨,这是大年初一的上海,求知的年轻人令图书馆的自习室座无虚席。
↓↓↓
1999年
世纪之交的1999年,
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
“幸亏我妈没早生我一年!”,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太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一年,高校招生比例猛增至47.4%,
而直到6月时,许多考生尚不知会有此意外之喜。
扩招,给了很多人圆梦大学的机会。
↓↓↓